和谐的亲子关系有助于解决矛盾
武汉纽特思特心理咨询师江普。
手机不离手,逃课去网吧,偷偷买手机……近日,长江健康传媒大型心理互动栏目《心晴》线上活动中,长江健康心理专家智库专家、武汉纽特思特心理咨询师江普主任被焦虑的父母们打了围,1个半小时的线上咨询持续了2个多小时,家长们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如何帮孩子戒掉“手机瘾”。
咨询的家长们反映,孩子们对手机的“热爱”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。而江普主任发现,很多父母管孩子们玩手机的方法也几乎同出一辙,父母们一味担心孩子成绩下降,多通过不让用手机的形式去管理,很少去了解孩子到底在想什么。
案例一:
为了查孩子行踪,母亲查孩子手机信息,翻书包
17岁高三学生王弘(化名),高一下学期私下刷了母亲的信用卡偷偷买手机,一年多来习惯手机不离身。“我和他爸要他不要耽误学习,好说歹劝都无效!”在上周的争执中,暴躁的王弘拼命地用头撞墙,拿着钢笔戳自己的手……
开学后,动不动和同学发生矛盾,“都是他们素质不好、人品有问题!”他气愤地吼叫:“他们总是针对我,那种眼光分明是鄙视。我不想上学,不想与他们为伍!”虽然勉强上了学,但上课睡觉,课后也不做作业。在学校住宿,老师强制收手机时,王弘的反应激烈,跟老师大吵大闹。他的理由是:我有自己的目标和圈子,没有手机便无法实现,“我有抑郁症,只有手机可以稳定我的情绪”。
周末时,父母好不容易趁儿子睡着了,悄悄进他的房翻出他的手机,想看孩子到底在做什么;翻遍他的书包,想找到一些蛛丝马迹。
案例二:
家长想用手机哄孩子学习,对不对
13岁女孩小莉“到现在还没玩醒”,初一下学期网课期间,学习习惯就差了许多,手机和电脑不离手。到了快开学前夕,因为作业完成不了,不肯上学了。上学期间也是注意力不集中,“不让玩手机,我就不做作业!”小莉威胁父母。
上课一直在“神游”,回家蔫蔫的,晚上常刷手机视频到凌晨1点才能睡着,刷手机也是盲目乱看,白天精神萎靡,与外界感觉像隔着罩子,自己在罩子里“死气沉沉”。“你们把我逼成了抑郁症!”小莉说。但父母认为孩子不是抑郁而是手机成瘾,不肯付出努力,只会刷手机而不愿学习,想限制使用手机却因她以头撞墙并称要自杀而妥协。
“我们无可奈何,只能把手机还给她,哄着她好好学习。这样做对不对?”小莉的母亲很无助。
/ 专家把脉 /
翻书包、“哄”着学习都是一厢情愿的被动行为
“查信息、翻书包、用各种条件‘哄’着孩子学习,都是家长一厢情愿的被动行为,于孩子成长有害无益。”江普说,“手机瘾”是表面现象,其本质是教育问题,家长不良的育儿模式会影响孩子的成长。
网络是青少年的精神避难所,孩子爱上网不爱上学的现象比较普遍,这是让很多家长头疼的共性问题。家长往往关注的是孩子成绩下滑、老师“告状”等,而不知道孩子在现实当中碰到了什么困难和问题,他的挫折、压力或是失落是什么?
江普以有些孩子沉迷于网瘾为例进行分析。孩子们刚开始玩游戏可能只是要放松下,但是玩进去后发现可以在游戏里将别人打败,在那个虚拟世界自己很放松,可以彰显自己的价值感。 另外,青少年正处心理能量充沛的人生阶段,游戏里的砍砍杀杀,在我们看来是在释放他的对外攻击性。对于绝大部分“问题孩子”而言,游戏可能是个诱因,到后面可能就渐渐形成了恶性循环——现实世界里遇到困难,就越想在游戏里面喘口气,获得一点平衡的满足感。但越投入到游戏中去的时候,又会进一步恶化他的现实处境,就这样形成一个难以摆脱的恶性循环。
学习处理生活中的问题,家长需和孩子一起成长
江普建议,当孩子出现很极端的言语或自伤自残的这些行为,最好先由精神科的医生参与去做一些评估。而对于一般孩子而言,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想法比较多、有时候也比较冲动是正常现象,在这个时期亲子关系和谐,才有助于处理各种矛盾冲突。
这个时期的孩子内心也承受着很多压力:在学校里,难免会遇见不顺心的事情,学习压力大;学习成绩不好,无颜面对老师和父母,对未来也心事重重;和同学的人际关系处理不好……在这些种种的压力之下,孩子不知道该怎么处理、不知道谁能真正理解自己、真正帮助自己。
因此,家长可以做的是:要和孩子建立好关系,多给孩子一些正面鼓励与赞赏。比如每天吃饭时,不要首先就问他学得怎么样,考得怎么样,可问问他当天有什么开心、不开心的事情。少讲些道理,定期抽些时间陪孩子玩一玩,特别是父亲,更要做到这点。甚至可以和孩子共同制订计划进行对战游戏,了解他的喜好和特长去因势利导,其他时间家长和孩子都放下手机专注于学习工作;每天吃饭时家长和孩子都说说当天的见闻和烦心事,一起出主意解决,让孩子在参与中发现自己的力量。
记者毛茵
不听话、特别“皮”的孩子就是多动症?少儿心理专家为他们摘“帽子”
已经上二年级了,儿子对老师布置的任务置若罔闻,特别“皮”:在家不肯好好吃饭,在学校跟老师顶嘴,推搡同学,每天都有新状况出现。才开学一周,孩子就不愿意去学校,早上赖在床上大哭把床上捣得乱七八糟。妈妈觉得用尽了所有办法,“这孩子就是个多动症!”儿子却很委屈:“我不是不听话……”
“多动症是一种儿童注意力缺陷障碍,并不是调皮多动的孩子就是得了多动症。”长江健康心理专家智库专家、武汉市武东医院儿少门诊陈婷婷主任说,有些家长不了解孩子,不知如何应对孩子,甚至和孩子赌气,这不仅帮不了孩子,还有碍孩子正常的心智发育。
妈妈焦急:儿子动不动就哭,怎么越“长”越小了?
上周,在长江日报健康院“心晴”心理咨询栏目的青少年心理健康交流群里,霖霖(化名)妈妈的困扰引发不少家长共鸣,面对孩子的顽劣,父母几乎措手无策。
霖霖一直是妈妈带大,“我费尽心思还是没把儿子教好”。去年儿子上一年级了,霖霖妈觉得总算松了口气。孩子从幼儿园开始起,老师让坐好,他还是扭来扭去;老师在讲故事,他就发呆;小朋友一起游戏,他到处乱窜不能正常参与完成,小朋友便不让他玩。回家后,霖霖就会哭,发脾气。
一年级没上两天,问题又来了。老师反映霖霖在学校基本不能完成作业,上课走神。妈妈耐心问儿子怎么回事,霖霖又哭:“作业太多了,做不完!”妈妈认为孩子是不适应学校生活,过一段时间就会好,希望老师严格教育。于是,老师帮助调整座位,每天“盯”着提醒,晚上由妈妈陪同作业,算是勉强跟上学习进度,但期末考试时,卷子都没做完。
新学期开始。霖霖开心地回到了班级。老师发现孩子上课还是走神,而且烦躁不安。有一次上课期间突然跑到别的同学位子上,老师提醒,他就突然大哭,怎么劝都劝不好。下课了,也不愿意去打饭,同学劝,他就推同学,摔书。老师左右为难:管,怕孩子情绪失控,不管,又怕影响孩子教育。
“累”,霖霖妈妈无奈地说自己“被磨死了”。
向陈婷婷主任咨询后,霖霖妈妈第二天带孩子到武东医院儿少门诊。经测评,孩子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,同时有童年情绪障碍的表现,需接受专业的指导和治疗。
专家观点:对“不听话”的孩子要正确判断
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也是我们俗称的多动症,是儿童最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之一,影响4%-12%的学龄儿童,66%-85%患儿的ADHD可持续到青少年和成年时期,对学业会造成严重影响,数学运算能力下降,阅读能力低。所以,很多家长看到孩子顽皮,就害怕是得了多动症,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办。“对‘不听话’的孩子要正确判断,不要乱扣帽子,要正确判断疾病,科学引导”,陈婷婷告诉家长们。
陈婷婷说,小学、初中、高中,不同的年龄阶段,不管是孩子还是家长,都会遇到不同的困难。家长在发现孩子有困难的时候,难免会担心,不知道怎么帮助孩子。有些家长会觉得孩子不够努力,有些觉得孩子太脆弱,还有些家长会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听话。有时处理得不好,不仅问题没解决,亲子关系还出了问题。“实际上,真正有多少家长是了解孩子的综合能力呢?我们想帮助孩子,一定要了解孩子身体以及心理发育的阶段,以及我们自身提供帮助的能力。我们在参与孩子的人生过程中,一定要把握好自己是参与者而不是主导者,我们是提供帮助的那个坚强后盾,而不是那个总提要求的人。”儿少心理专家这样强调。
“要正确识别多动症和孩子顽皮的区别”陈婷婷解释,多动症孩子容易违反规则,也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,以致学习成绩不好,难交友。并不是孩子不愿意听话,而是孩子听话的能力不够。随着心理发育,也更容易出现不自信、忧郁、焦虑不安等不好的体验。自控力方面,调皮孩子在陌生的环境里和特别要求下能约束自己,可以静坐,而多动症孩子根本坐不住,静不下来;行为活动方面,调皮孩子的好动行为一般有原因、有目的,而多动症孩子的行为多具有冲动性,缺乏目的性。“我们对于孩子的表扬和批评也需要策略。比如:表扬一定要及时、表扬方式要恰当、表扬尽可能具体、需要表扬每一个进步,逐步提高对孩子的要求。”陈婷婷建议家长对待顽皮孩子,需要有更多的耐心和沟通技巧,激发他的学习积极性,纠正不良习性。
【活动预告】
周三线上交流专家江普
你打过自己的孩子吗?孩子不想上学怎么办?放不下手机、喜欢玩游戏,家长如何应对?
本周三(9月16日)中午13:00-14:30,长江健康心理专家智库专家、武汉纽特思特心理咨询师江普主任上线,为大家答疑解惑。江普作为武汉市法学会社区矫正研究会副会长,江普对青少年网瘾咨询、厌学、叛逆、早恋等心理调整等有丰富的治疗经验。
您可关注《心晴》信息,添加健康小助手,邀请您加入“青少年心理咨询群”,预先留下自己的疑问,届时由江普主任集中回复。
【编辑:姚昊】
相关问答
帮个忙呗!!西安心理咨询机构都有哪些?cnas咨询机构价格贵吗?[回答]其实对于心理疾病的患者来说,最重要的并不是找到最好的心理咨询机构,而是找到最合适的心理咨询师,能够倾听你的想法,并且能够帮助你缓解病症,这是主...